从户晨风时事件到对社会的感悟

近日,B站知名主播户晨风的账号被封禁,其实在封禁之前,许多观众对此已有预感。户晨风因“苹果安卓理论”在网络上迅速走红,而在此之前,我曾关注过他的内容。早期的户晨风风格并不像后来那样抽象,更多是以一种坚定的“资本主义支持者”形象出现。然而,随着他自身表达水平所限,加上“安卓电脑”这类话题的出圈,他开始主动玩梗、走向抽象化,也因此收获了巨大的流量。

不过,户晨风的走红对我而言,一直有些难以理解。一个曾提出“厕所收费”这类观点的人,竟被部分观众誉为“人民觉醒者”,这确实令人感到诧异。他主张手机必须用苹果、购物必去山姆、买车只选特斯拉——而这些品牌自身也争议不断,例如山姆近期就曾陷入负面新闻,卫龙的商标反向印刷也引发讨论。这些事件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或许影响不大,但在那些追求“精致生活”的中产群体中,却可能引发焦虑:原以为的高品质消费,是否其实也是一种“智商税”?户晨风所鼓吹的,正是这样一种消费主义氛围。其实,选择安卓还是苹果,本是个人自由,而且,愿意花八千多元购买安卓手机的人,未必就买不起苹果。

那么,户晨风为何能如此火爆?在他被封之前的一些辩论中,他曾点明自己的受众群体:一部分是自认为属于中产、生活优越的人,另一部分则是希望通过嘲讽普通人来获得心理满足的人。“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户晨风”,这句话值得深思。他的走红,并不在于内容质量或个人才华有多高——B站上模仿他风格的创作者并不少,但很少有人能达到他的热度。究其根本,他其实是利用了底层民众与所谓“小资”群体之间的对立情绪,让一部分人通过对“安卓人生”的贬低,来获取虚幻的优越感。此外,B站平台本身的流量扶持,或许也是他能够持续走红的原因之一。

我个人之所以不认同户晨风,在于他刻意用“苹果”和“安卓”将人群划分为两个对立的阶层。在他的叙事中,“安卓人生”被描述为没有希望、充满困难、缺乏色彩的;而“苹果人生”则是精致、优雅的象征。我们必须承认,在实现完全的共产主义之前,社会阶层差异的确存在,上层群体在物质条件上确实远优于底层民众。然而,底层人民就真的一无是处吗?事实上,上层社会所拥有的一切,恰恰是建立在广大普通劳动者的辛勤付出之上的。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场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,其中少数人的成功,离不开时代机遇的加持。如果让他们置身于普通人的环境,未必能做得更好。这个国家、这个社会,终究是由千千万万的普通人共同建设的。

户晨风所否定的,不仅是使用安卓手机的人,更是每一个平凡个体的努力。那些被时代推上风口的上层人士,只需花点钱,就能在他的内容中获得尊重与优越感;而与他连麦的普通人,却常常遭到不耐烦的打断。他口口声声说从未歧视普通人,但行为却彻底暴露了他以利益为导向的本质。逐利本身并不可怕,很多主播都在追求流量与收益。然而,户晨风的问题在于,他一边发布一些所谓“帮助普通人”的内容,为自己贴上“人民觉醒者”的标签,一边却在强化阶层对立、制造群体分裂——这种虚伪,正是我反感他的根本原因。

普通人的生活,往往处于时代的夹缝之中。值得庆幸的是,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。尽管贫富差距问题依然严峻,但我们不应像美国那样,片面宣扬“富人都是靠努力成功”的叙事。正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所明确指出的:“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、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。”在这样的国家,我们不该渲染“仇富”情绪,但也必须认识到:少数人所积累的财富,本质上来源于广大劳动者的集体创造,而不是单靠个人努力。他们从中分出“几张毛票”施舍给普通人,并不足以使他们成为道德楷模。

底层民众的艰难,往往并非源于懒惰或愚笨,而更多是因为未能搭上时代发展的快车。这绝不应当成为被嘲笑或轻视的理由。哪有什么“苹果人生”与“安卓人生”之分?作为普通人,我们同样可以看到许多富裕阶层所忽略的风景、体会到金钱难以衡量的温暖与善良——这不是精神胜利法,而是我们始终没有丢失人性中最本真的部分。

就我个人而言,我出身于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。每当在朋友圈看到有人炫耀奢侈生活时,我也会忍不住感叹“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”。但我从未因此停下前进的脚步。我常常想,如果有一天我能跨越现有的阶层,我绝不会将财富仅仅用于个人享受;如果有一天我能亲眼看到共产主义的实现,那么我今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便没有白费。即便看不到那一天,我也不会沮丧,因为我坚信,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,共产主义终将成为现实。

我想再次引用宪法中的那句话:“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、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。”我从不怨天尤人,因为在这个国家,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,能自由地写下这些文字,而不必接受所谓“快乐教育”的洗脑;我享有每年四百元的居民医疗保险,生活在一个和平的社会之中——对此,我心存感激。阶级斗争的进程仍需时间,需要千千万万普通人共同推动。历史的车轮始终向前,但愿当我长大成人,不会因现实的尘埃而背离最初的理想。

后记

这篇杂谈,由户晨风一事引发了我对社会的一些思考。我既不是盲目追捧的“小粉红”,也不是一味批判的“恨国党”。诚然,社会中存在诸多不公,正如世间并非非黑即白。大多数普通人,即便在生活中挣扎,依然怀有对祖国的热爱。他们是社会的中坚,是国家建设的真正主力。在认清社会现实之后,仍能坚守内心的理想——或许,这才是最难得的品质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0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
    暂无评论内容